yinger_9781 发表于 2021-2-13 19:25:00

【书评组】【非首发】 孤星陨落,光流影在——评《权臣本纪》4.7

本帖最后由 yinger_9781 于 2021-2-17 09:02 编辑






http://enjoyreading.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33&highlight=%C8%A8%B3%BC%B1%BE%BC%CD
孤星陨落,光流影在——评《权臣本纪》    权臣,即有权势之臣,一提起这词,人们大多会想起历史上的赵高、杨国忠、高俅、严嵩等,随即嘴角会浮起几许不屑,心底也许还会对这标题心生疑惑:“权臣”一词怎可和“本纪”组合在一起呢?要知道司马迁《史记》中的本纪体例大多记述的是帝王政绩啊。其实,权臣除了只那些觊觎神器拥有不臣之心的人,还包括那些不索九锡,鞠躬尽瘁的人,比如火光,比如张居正,比如本文的主角成去非。作者蔡某人将“权臣”成去非与“本纪”排列在一起,其心中对这一角色的爱重可见一斑。
    可谁能想到,蔡某人何其心狠,让她的这个心爱角色最终死在无数黎庶的蛮力之下,留给世间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残肢烂骸。这一结局何其惨烈,让人不忍直视,但掩卷深思,又不得不为作者这一绝妙设计而叹服。
    成去非的悲剧是必然的。何以见得?不妨先从他的名字来管中窥豹一番。“非”,与“是”相对,一如黑与白对峙一般,“去非”顾名思义,意指祛除一切不好的事物。当你用舌尖送出这两个字时,会体验到一种决绝凛然之气。“去非”也正是成去非坚守的道。作为乌衣巷大公子的他,本可如其他四姓子弟一般,过着走马斗狗,列鼎而食的生活,但他却独独选择了这条世间最难走的路,他也深知,自年少时立下此志向后,便注定要成为孤家寡人了。
    后来,他果然成为孤家寡人了。
    同朝为官的虞仲素大司徒认为他仅凭一腔热血便想拯救苍生,实现天下大治,简直痴人说梦;与他同龄的为官者顾曙直言直言成去非将世家利益置之脑后,反而倡导天子与民同治天下的理念,实在荒唐可笑;而他终其一生效忠的天子英奴呢?始终对其心存防备,天子似乎早已忘记成去非率军讨伐意图夺权的大将军后,率百官匍匐于司马门外迎接被拘禁的自己的情形,嘴上将其定义为“朕的股肱之臣”,可却又在心里将其比为曹操,而自比汉献帝。天子的眼里看不见成去非为国做出的诸多改良,他只眼见成去非日渐上升的权势地位,以至于在国家倾覆之际,竟寄希望于叛贼,臆想着成去非与之相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天子何其短视,去非何其可悲!
    朝堂之上,成去非可谓举步维艰,而在他身心俱疲时,是否会有一个温馨的港湾供他暂歇呢?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大家闺秀,却囿于妇德,安然于后宅,无法排遣他心中的烦忧。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当朝长公主,表面一副冷隽超然的样子,内里的贪婪却需无数金玉填塞,在她眼中,他心狠手辣,弄权预政,丑陋不堪。他终究无法与她们相依。外祖母沈氏认为他所追求的理想过于遥远,反让人不堪重负,不如换种轻松的活法,毕竟人生苦短。
    诚然,孤独,自成去非决意走上这条大道时便已如影随形了。难道这茫茫天下竟没有人识得他的丹心吗?有,但屈指可数。
    虞归尘,与成去非自少时起便是至交好友,他的才华,他的气度堪为江左年轻一辈中佼佼者。他喜好名山大川,原本可以做个沉醉自然的隐士,但当得知好友身处险境时,他毅然回到红尘,回到建康,回到权力争斗的中心,欣然答应好友父亲出仕的邀约,心甘情愿地助好友一臂之力。他陪伴好友跨越一个又一个沟坎,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父亲与好友的政见不合,他深知好友背负理想一路走来的不易,他的内心不是没有过争斗,但在情与理之间,最终选择了理。当看到他为了保护好友死在了暴民的乱刀之下,我心中不禁油然生起一种深深的怅惘——从今后,满腹心事无人诉,弦断有谁听?
    水镜先生——成去非的恩师,是除却去非父亲外,第二位叹惋成去非孤独的人,他是成去非踽踽独行路上的一盏烛火。时常行走于暗夜,难免会有松懈之时,这盏烛火便照亮隐在暗处的魑魅魍魉,使成去非警醒。谁能想到,成去非还未来得及报答老师的恩情,便听闻老师自戕的噩耗。那时水镜先生,为避免自己前朝太子后人的身份成为学生行进路上的掣肘而做的选择——用一死换来成去非的生机。虽然小说中水镜先生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他对学生成去非的呕心沥血无不让人动容。这盏烛火虽过早地熄灭,但未尝不是持续地在去非心中燃烧呢,成为永不熄灭的长明灯,成为成去非的信念之灯呢?
    蒋北溟,一介商贾,天子英奴口中的“夜壶”、“贱商”。可就是这样的“贱商”,几年来不间断供应着并州将士的粮草,承担着朝廷中某些官员本该承担之任;可就是这样的“贱商”,被下狱之后,为了不牵连成去非和并州上下的将士死不松口;可就是这样的“贱商”,感念到成去非的一腔赤诚抱负,感念到成去非之行路难,在大火中焚尽自己的生命,给朝中别有用心之人重重一击,换来成去非的绝处逢生。蒋北溟的胆气和情义,让成去非刮目相看,更让成去非泪盈于眶。
    琬宁,长公主的陪嫁,成去非称其为娘子。命运如蓬草般飘零,生的如藤萝般娇弱,为何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女子,成去非对她青眼有加呢?最早引起他注意的是她的才华,他曾抱憾她生不为男子,不能为其所用,随着相处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发觉,她是一朵可人的解语花。她深知他“落日胡尘未断”的悲愤,也明了他不惜与世家、中枢为敌,也要痛改当朝积弊的决然。从她坚毅的眼神中,他读出她誓死追随自己的决心。也就不奇怪,她会在生死一线间,扬起细瘦的臂膀,将碎瓷片刺进匪徒的脖颈;也就不奇怪,她压抑着对成去非的情思,去理解他对她的不告而别,眼泪不止为他而流,更为那些素未谋面战死疆场的无名战士而流,甚至为这破碎的河山而流;也就不奇怪,在身怀六甲时,听到他表示要多多陪伴她时,高兴之余,仍是劝他去做未尽之事,她明白,比起她,万千黎庶,这个国家更需要他。诸君可能奇怪,看着这小女子的种种表现,谁能想到初登场时她是柔弱和毫无主见的呢?是啊,她在不断逼着自己成长,只为长成一棵能和成去非并立在风中的木棉。她,何其有幸,遇上成去非;成去非何其有幸,能得她相伴。只可惜,谁也未曾料到,曾经,许多次成去非对她不告而别,而这一回,轮到她了,她用一场大火将自己与墙外的暴民隔绝开来,将自己与挚爱永世隔绝。
    人数虽寥寥,但于成去非而言却是弥足珍贵的。成去非被迫接受着知心之人一次又一次的告别,我能相见他的内心渐次被寒风吹彻。
    是什么导致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呢?且听听旁人对他的评价吧。琬宁的兄长曾说其“不拘言笑,是能法之士,强毅而劲直”;大司农皇甫谧曾云其“是为人杰,一手尽染无数鲜血,一手则牵系苍生社稷”;东林寺大和尚法秀曾评价其“心志拔群,处事镇定,喜怒不形于色,叫人毛骨悚然”。在这些旁人评价中,成去非心志坚忍,冷峻异常。他二弟的评价则更为尖锐——“冷酷不近人情,寻常人家的温情在他身上绝无踪迹可言。”综合以上评价,成去非冷酷绝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真如众人所言是寒气逼人,令人退却三尺之人吗?他曾说自己亦是凡人,同样害怕失去珍视的。什么是他珍视的呢?
    知心之人。当他回望那一场焚尽蒋北溟生命的大火时,眼中有一瞬晶莹闪过。
    至亲之人。我曾也和旁人一样,认为成去非过于冷酷,竟把出兵讨伐意图谋反的大将军的日子定在自己父亲的出殡日,虽说这确是一个良机,但也颇有些罔顾人伦亲情的意味。他派自己的二弟戍守凉州,后来凉州陷入胡人之乱,二弟生死未卜,他竟对自己的弟媳说二弟若活着,我不会带他回来,如他不在了,我定将他带回。这话乍一听,只觉寒气凛凛,但话音刚落时他眼角渗出的晶莹却暴露了他真实的内心。他何尝不担忧亲弟的性命,何尝不希望一家团聚的日子早日到来,他甚至恨不得亲赴凉州一番厮杀以襄助二弟,还百姓太平。可这边朝廷的改革正在关键时刻,那边凉州确也离不开二弟。终究,黎庶的安康远大过天伦之乐啊。
    万千黎庶。小说中他第三次落泪是在乌衣巷的废墟之中。因皇帝和众官员的一己之私,他再次从即将得胜的疆场奔回,行进至建康,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将他的心瞬间分割得七零八碎。自十六岁入朝为官,他便将年少时的梦想一点点拼尽全力付诸实施,为了天下海清河晏,为了万千黎庶能安居乐业,一步步走来,他舍弃了许多,也被迫经历一次又一次惨烈的告别。这些告别虽一次次摧其心肝,但为了大道,他甘之如饴。诛权臣、平叛并州之乱、灭佛、两次土断、改吏制,行考课之法,他一步步行至高位,一点点将朝廷的积弊剔除。这些政令不可避免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在部分官吏阳奉阴违中,底层寒族也不免心生怨气,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场浩劫。眼看着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切毁于一旦,他怎不心痛?眼看着他为之奋斗的万千黎庶再次陷于干戈之中,他怎不心痛?在心痛的终点,他胸膛被寻常黎庶的一根长矛深深贯穿。生命尽头的他会是什么表情呢?惊讶?怨恨?遗憾?悲愤?释然?作者并未言明,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因为立下志向要走这条圣人之道,成去非必须要冷清少爱,在行进的过程中势必要阻挡许多人的权财之路,在自上而下越来越多有心人的设馅之下,他终将走向死地。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酿成了这场悲剧呢?有人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马休之流。马休发动的暴动不禁让我想起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他们或借鬼神之说或借宗教名义,煽动底层群众隐藏已久的怨气,迅速集结成伍,这点和马休发动暴动的过程何其相似。虽说这些起义领袖和队伍本就因一时意气而埋着许多隐患,但我们也应从这些事件中看出问题的根源——腐朽的国家制度。国家内忧外患之时,肉食者们仍在算计如何于谈笑间咬定对方之命门,无人肯兼济天下。在这样的国朝为官,不过不是得过且过同流合污,如选择做个独醒之人,在于己无益之际仍持守正确的道路,便会遭遇成去非的困境,悲剧将再次上演。
    我想,如果成去非生活在北宋前、中期,或许就能一展他的抱负。上位者宋仁宗曾说:“求直言而以直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同样,在下面的百官眼中,朝廷的长治久安是第一位的,任何人包括皇帝的行为,只要不利于国朝,都应予以纠正,他们忠于的是江山社稷而非皇帝个人。只可惜,去非生在了那个朝代,为了他的宏图,他背生向死,尽管结局让人唏嘘,但其光流影在!






tianshenuk 发表于 2021-2-15 09:50:17

谢谢详细书评!下载了

我想静静 发表于 2021-2-16 15:31:05

见书评→下载→试阅二章?→根本停不下来→细腻画卷徐徐展开的即视感→感谢推荐→恭喜发财牛年吉祥😘

布栀子 发表于 2021-2-16 17:35:39

(⊙o⊙)哇,竟然一字不落考完了整个书评,感觉是本好书,书评里感觉到一种清醒的孤独,一种长河日下,无力回天的悲怆感,哎!

yinger_9781 发表于 2021-2-17 09:03:29

我想静静 发表于 2021-2-16 15:31
见书评→下载→试阅二章?→根本停不下来→细腻画卷徐徐展开的即视感→感谢推荐→恭喜发财牛年吉祥&#128536 ...

谢谢,奇文共欣赏。

yinger_9781 发表于 2021-2-17 09:07:53

布栀子 发表于 2021-2-16 17:35
(⊙o⊙)哇,竟然一字不落考完了整个书评,感觉是本好书,书评里感觉到一种清醒的孤独,一种长河日下,无力 ...

你的感觉很敏锐,形容也很精当呢。

布栀子 发表于 2021-2-17 19:34:59

yinger_9781 发表于 2021-2-17 09:07
你的感觉很敏锐,形容也很精当呢。

是楼主表达得精切。先下载下来,感觉看这类文需要一点情绪和契机,作者是清醒的,书里的人也是清醒的,看书的人更是清醒的,大家都明白必然是一场悲剧,一起跟着主角一步步走向毁灭。所以每次遇到这类文,我总是很矛盾,心悦欢喜好的小说,又总不愿轻易翻阅,好像只有做好的准备,才敢去赴会。
可能很多现在书迷现在都会喜欢轻松舒适一点喜剧,我也不例外,希望在小说里找一点乐子,图一丝惬意。但是每次遇到类似楼主推荐的这种悲剧,还是很高兴,因为看着看着,就会觉得会在里面真正明白很多……

yinger_9781 发表于 2021-2-18 09:03:18

布栀子 发表于 2021-2-17 19:34
是楼主表达得精切。先下载下来,感觉看这类文需要一点情绪和契机,作者是清醒的,书里的人也是清醒的,看 ...

在身心俱疲地奔波于职场时,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轻松的小言来调剂一下。而正剧正如你所说需要充裕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坐下来细品,从中咂摸出的人生滋味让人受用无穷。

杯杯 发表于 2021-2-18 10:47:01

颖儿新年快乐!!!

yinger_9781 发表于 2021-2-18 12:58:30

杯杯 发表于 2021-2-18 10:47
颖儿新年快乐!!!

杯杯新年快乐!^_^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书评组】【非首发】 孤星陨落,光流影在——评《权臣本纪》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