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组】爱的捆绑——评《笼中月》岛頔
本帖最后由 yinger_9781 于 2017-9-8 19:47 编辑http://enjoyreading.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62&highlight=%C1%FD%D6%D0%D4%C2
爱的捆绑——评《笼中月》岛頔
爱的方式有千万种。有的人喜欢将爱深埋心底,在心仪对象前强自镇定,可背转身总是千万遍回想无数相逢瞬间,珍藏起一个又一个小确幸;有的人喜欢锚定心动对象,穷追不舍,直至美人入怀;有的人喜欢将自己与另一半的细微足迹广而告之,恨不得全世界都成为自己这场爱情的观众;有的人喜欢默默享受与自己爱人相濡以沫的日子,因为在他们眼里,爱是细水长流;也有人爱得像一株莬丝子,紧紧缠绕自己的爱人,仿佛对方就是自己的空气。
对于最后一种爱的方式,我一向颇为鄙夷。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毫无根系的爱情,只待风雨打来,便劳燕分飞。可世事总有例外,譬如此文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末的中国,流转在上海、香港两地。这两个地点,作者选得很有意思,众所周知,它们是著名的销金窟,提起它们,尤其是夜晚的两地,我的脑中便会浮现诸如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等词语,鼻尖便仿佛会有一股奢靡、迷醉之风扑面而来。这些词语或软风正应和着陈生黄鹂之间的爱情。
说实话,一开初,我并不看好这两人之间的感情,且不说这两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千差万别,单看这年龄差就着实不讨好。女方是桃李年华,而男方已是不惑之年。不由得让人怀疑,他们结合是否为着促成利益?如果确是为了爱,能长长久么?而当我们不由自主带着疑惑走进文本后,便知道我们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他和她爱得纯粹,爱得狠烈。这种打破常规的爱情,颇有反差美。
这种反差,体现在小说的方方面面。比如两人的名字。提起黄鹂这个名字,便自然让人想起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在诗人眼中,活泼的黄鹂鸟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用清脆的喉咙唱着属于春天的歌。在世人眼里,它和画眉鸟一样,是讨喜的宠物。成为玩物的它们,被锁在笼中,用俏丽的身影和歌声博得宠爱,换取自己生存下去的机会。看着它们的遭遇,文人时常为其抱不平,写下“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可故事中的这只“黄鹂”却甘愿被锁在名为陈宗月的笼子里。
再说陈宗月,这名字因着“月”的存在,还带着着那么点诗情画意。但冷硬的现实是:陈宗月并不是他的本名,这三个字是他特地给自己戴的一副沉重枷锁。“陈”和“月”分别取自灭他家门的仇人名字,我能想象,每当他自己耳听别人说自己的名字,每当他自己写下姓名时,光阴似乎都会回到那天,他注视着父亲、母亲、弟弟的棺椁,抱着三个人的遗像,作为唯一的遗属参加的那场葬礼,可苦痛远未结束,突遭追杀的他,原本赤手空拳的他夺下刀,刃入皮肉的声音不时的在耳边响起,刺鼻的血腥味渐渐麻木了他的感官,他反击了一个又一个进攻的人,那夜,他第一次杀人;那夜,他经历人间炼狱,那夜,他暗下决心,甘心让洁白的羽翼浸入墨色,为了活命。那天,老天在他的生命里划下了千尺沟壑,在此之前,他的心似天使般澄澈,而自此之后,他的心似月儿般笼着一层纱,令人捉摸不透。一如他臂上的纹身——天使和月亮,记载着他的过去和现在。
在波谲云诡的斗争中成长为一代大佬的陈生和苦苦支撑生活的近乎孤女的黄鹂,这对云泥之别的组合,旁人大都会带着一种看西洋镜的心态旁观,想当然地认为这爱情的主导者无疑是大佬,而那柔弱女子只能是处于被动局面,而这段爱情只会是大佬人生中出现过的一缕轻烟,终会随风逝去。
当然,不能否认,陈生是带着目的接近黄鹂的,只因黄鹂是他仇人的真正孙女。陈生的这趟计划出奇顺利,自然会顺利,一个风流倜傥,阅历颇丰的人,对付这样一只“黄鹂”,还不是手到擒来。在他才设局没多久,她就自愿钻了进来。他心中喜怒交加,面上不露声色,他太擅长于此道了,对于上一个假孙女,他耐心等候了二十年,等待她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与他推心置腹,二十年都这么过来了,何况现在呢?他有的是时间设局,逗弄这只“黄鹂”。可是,爱情是有无数种可能的,他忽略了这点,放爱入局了。
她是鲜活的,仿佛绵绵春雨,一点一点沁入他死寂已久的心田。她是特别的,爱得全神贯注,在她心里,没有所谓的利益权衡,没有摇摆不定的天平,只有一个沉甸甸的他。当她一次次向他表白,一次次向他确定心意,甚至于她对他说:“你不爱我没关系,你疼我就行了,我会爱你的,以后你就是我的家人。”她将他视为自己的避风港,她何尝不是他的避风港呢?与她相处后,他慢慢放下算计、防备、猜疑,就像和家人相处一样,没有尔虞我诈,只有小桥流水,满是静谧。她用一根名为爱情的绳索,将他一圈一圈牢牢绑缚,他慢慢地习惯呼吸着她呼吸的空气,他甚至于说:“所以你想要的,我都会给你,哪怕是高子谦。”当他说下这句话的时候,他不知道他已病入膏肓,但是爱情是没有解药的。他开始有了患得患失,那次她和别人出去逛夜市,他着急于自己的无计可施,她毫无所求和自己在一起,爱得紧窒,他满以为她已是自己笼中那只欢乐歌唱的黄鹂,但是,当她拍翅偶尔飞离自己为她造的牢笼时,他发现自己的心空空荡荡。不知不觉间,他早已习惯于她爱的捆绑,早已被关进她心里的牢笼,在爱情面前,他束手就擒,他心甘情愿,最初的一腔仇恨早已被爱的热意融化。
他是高大的,仿佛巍峨山峰,为她挡去严寒酷热。他是狠厉的,从一个被灭门的小伙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他是她渴慕已久的港湾。早逝的父亲,吸粉的母亲,看似关照她的姑妈一家,她就像在这好似汪洋大海的世间一艘载浮载沉的小船,直到遇上他——这一处风平浪静的港湾,终于可以好好闭上眼好好歇歇脚。当那天, 被母亲暴打一顿后的她,心生绝望,她已厌倦过这种生活,可她想到了他,当他出现在她面前时,一声“跟我走”,暖了她的心,也坚定了她和他在一起的心;当姑父别有用心的安排即将得逞时,她拼命逃向他,他宽厚的肩膀给她安慰,给她温暖......一次又一次,她无助时,他握紧她的手。所以我理解了,她为了他,甘愿牺牲一切,甚至于还在肚中的孩子,我也理解了,为了解救她,他甘心下跪,当膝盖骨砸向地面,那钝重沉闷的声响击在了她的心上,她习惯于他的牢笼,戴着镣铐,和他锁在一起,她甘之如饴。
我惭愧于曾经自以为是的否定某一种爱情。对于陈生和黄鹂来说,唯有用爱的绳索牢牢绑缚住对方,感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将对方讲目前生活的泥泞中解救出来。虽然这种爱的形态,在我们看来不免病态,但,这种爱,虽痛苦,但却是他们的救赎。
原本,这只是一个通俗的故事,但是当我翻开小说,才看了一章,便被深深吸引。在作者简单勾勒间,那个年代的社会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虽泛着经岁月洗刷的黄色,但仍具风韵。作者的笔触虽看似漫不经心,但实则下足了功夫。小说中,一系列的角色登场方式各不相同,让观者好似在欣赏一部优秀的影片,尤其作者对于反差技巧的运用:人物的外形、人物的名字、人物的爱情,如此种种。这种反差性的美学,打破了读者的惯常性思维,也使得原本寻常的爱情故事多了一种引人思考的深味。
评分:4.2
这篇小说没坚持看完 kiki555 发表于 2017-8-7 10:13
这篇小说没坚持看完
这本小说的设定可能不太讨喜,但是我很喜欢作者语言中流露出的味道。 老师你是不是快开学啦 小蜜蜂 发表于 2017-8-9 09:57
老师你是不是快开学啦
嗯,想起这个就很忧伤。{:4_104:} 喜欢古言,这个就留个爪吧 faith7 发表于 2017-8-28 23:51
喜欢古言,这个就留个爪吧
这个是现言哦。 感觉很对胃口,他的赠我予白也是,感觉楠竹占有欲都特别强 韩愈的师说啊 发表于 2017-8-31 18:00
感觉很对胃口,他的赠我予白也是,感觉楠竹占有欲都特别强
《赠我予白》看了点,这本书在描写方面可能更含蓄些。我也是才知道岛頔的另一个名字呢。 又是一篇美文, 一行一行往下读的时候像是在剥洋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