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以《史记》、《山海经》中国上古神话为蓝本,围绕着“曾经沧海情难寄,今时明月携我心” 这一主题,刻画了“月都”溯昭氏小王姬洛薇和沧海之神胤泽神尊的爱情故事。
ps:论坛里貌似没有此小说的下载
书评:
月都花未落,沧海花难开
——评君子以泽《溯昭辞》4.1
君子以泽,又名天籁纸鸢。她多年前的一部《月上重火》让我至今念念不忘,当然,其间的一些曲折情节早已湮没于脑海,但是当时看文的那种愁肠百结至今仍心有戚戚。后来,又零星地看了她的《最后的女神》、《奥汀的祝福》,虽然文采依旧,但也许是文化背景的缺失,也许是年龄的增长,始终很难找回看《月上重火》时的恻然。这个暑假,遍寻可看小说之际,不经意间点中了她的名字,于是,便在偶然之间,翻开了《溯昭辞》。
玄幻修仙题材的小说无非包含修仙和言情。或两者并重,或两者取其一,这篇小说无疑是后者。在我看来,纯言情的小说要写好不容易,就好比你面前只有有限的一点食材,无论如何很难做成一顿饕餮盛宴。拿前一段时间看的悬疑小说《清明上河图》来说,小说的悬疑部分写得还是较为成功的,相比之下,言情部分就显得逊色许多,但总的来说这篇小说还是值得一看。无论如何,面对君子以泽,最终我还是下定了决心。
小说的出版名,颇具诗意——《月都花落,沧海花开》。男女主角的邂逅便在此处。他利落地救下落入蟠龙手中的她,那一刻,命运的齿轮便开始了转动。那时,她还是个淘气的女娃娃,他已经是溯昭人心中神一般的存在。她仰慕他,因为他于危难时救她一命,又在她丧父时出言慰藉。机缘巧合之下,她成了他的徒弟。岁月流逝,她由一个垂髫女童变为妙龄少女,而她对他的仰慕之情,不知不觉中,在命运的推动下,变成了缠丝般的恋慕之情,那如烈火般,如飞蛾扑火般的向往,从四十二岁燃烧至三百二十八岁——她生命的终结。
不是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她只有三百多年,而他则拥有无穷无尽的生命;不是不知道,她只是区区“小水灵”,而他是上神。
不是不知道,他心中有别个“她”。在他已经度过的上千年的岁月中,已有一位女子深埋心底,他这段单恋无果的感情,也是“溯昭”的渊源。“溯”有着追求之意,“昭”便是光明女神,昭华姬,因着她喜欢寂寂夜色,他便造了这“溯昭”,供她赏月,讨她欢心。
感情这东西发生时很难想到缘由,很难用理性去权衡。正如文中女主曾说,我与他是焚尽生命,摧身碎首,也永远追不上的遥远。这月和沧海的距离又何尝不像鱼和飞鸟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我曾经以为傅臣之是男主,甫一开头,他的登场,在作者的描摹下,颇让人难忘。在开头部分,夫子对他的评价:“傅臣之,你年纪尚轻,满腹锦绣是好事。然而心中想法颇多,怕是……”我以为,此处应是一个伏笔,参照后文傅臣之的复杂身世,我觉得应该此人应该看点十足,但是,他实际上只是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痴情的可怜人,一直单恋着女主,身世的羁绊在后文反而有种被作者轻描淡写的感觉了。也许作者为了给男主角腾出更多空间,把男配过于简化了,脸谱化了。我以为这是败笔之一。
再将目光转向作者隆重推出的男主。头戴男主光环的他毫无疑问是情感的赢家,但是文中他对女主情感来得太过突然,转折得过快。此文用第三人称写作,应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男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呀,因此,在看文过程中,我不断脑补男主的内心想法,不断疑惑,有些心累。好在,关于男主谜一样的心理最终在番外部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他为了她付出了太多甚至为了保留她这一族,神魂俱灭,看到这里,说不感动是假的。可是这些情节本可以在正文部分安排出现。现在一些网络写手特别喜欢写番外,番外其实就是外传,是对正文做的补充,是故事主干外的一些分枝故事,还有一种就是讲述主干故事中提到的但是没有细说的一些部分,将它们完全的在这里展开。给读者一个交待。可是在这篇小说里,一些关键情节在正文并没有出现,反而出现在番外,这便有了喧宾夺主的感觉。此为败笔之二。
由此看来,除了女主的塑造较为成功,男主和男配的塑造还是很有些纰漏的,这就使得原本很有看点的小说显得有些平庸。另外,纵观近年来的一些优秀网络小说,如《我们》、《士为知己》等,都不把眼光局限在言情上,而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融入小说人物里,使得我们既感动于主人公的爱情又折服于他们的人生韧劲。可惜了作者的好文笔,可惜了作品原本的好构思呀,当看到死后的女主和男主似乎又重逢于初见的那一刻,我并未被他们难相守的爱情揾一把同情泪,只是在作者描绘的如诗意境中,淡淡地想着:月都花未落,沧海花难开。
ps:这是作者写在网络连载结束的一段话:正文连载完毕,来交代一下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 1. 《溯昭辞》正文到此结束。
2. 出书版会加个胤泽篇《曾经沧海》,会写很多正文里没有的剧情,例如胤泽去了哪里,胤泽的心路历程,离开洛薇后他都在干嘛,哥哥怎么回来的,苏疏变回苏莲的原因等等。
现在出书版分为两个版块一个是洛薇篇,一个是胤泽篇,算是弥补了我以前看书时的遗憾吧。但总觉得这种安排不是很妥当,有些亡羊补牢的感觉。是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