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评《大明。徐后传》 4.1分
刚刚看完此篇,我看这本书感觉自己有点分裂。前70%左右,谢家的灭门惨案到底是何人所为,这个悬疑盖过了所有,一直吸引着我看下去。而后面30%,因为悬疑结束,忽然让我开始注意到人物性格,感情描写,以及所有的细节。深深觉得除了悬疑,其实本文的男主和女主的塑造都有致命的弱点,反而是配角更血肉饱满,更引人深思,更让人恨,让人爱,让人怜。 女主徐妙仪,从7岁外祖家遭逢巨变,母亲被刺杀以后,就一直颠沛流离,坎坷度日。因为心怀仇恨,誓要查清真相,也使得她性格刚毅,不屈不挠。但是作为一个本土的女性,没有穿越的背景,作者一直不拘小节地把一些现代女性的特征或者现代语言往她身上套,让我深深不解。比如女主头破后包扎,就说成了印度阿三模样,这些小细节让我总有出戏的感觉,无法真正接受女主。再说男主朱棣,永乐大帝实在是太深入人心,想把他洗白,没有一定的功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看到深情的,痴情的,爱护手足的,一心为民的朱棣,我怎么都无法认同。正因为这些原因,我无法走进男主和女主的感情世界,无法体会他们的爱与恨,深情与犹豫,决绝与迟疑,所以对于他们我几乎无感。前半段故事吸引我的,是事情的真相,是人心的诡谲,是那些开国大将,帝皇,名臣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堤防,互相角逐的精彩。而作为串起那条线的谢家惨案,在女主的抽丝剥茧下,一层层地展开,揭露,爆发,各种人物穿插其间,非常精彩。而妙仪和朱棣携手一起找寻真相,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走向人生巅峰,用《定风波》中的诗句来描述非常贴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中真正吸引我的人物是朱允炆,那个在历史上似乎文弱,似乎正义,似乎被逼无奈的建文帝。此文中塑造的他,比历史上更可信,更生动,更有活力。作为庶出的他,惊才绝艳,却有着天生的弱点,他只是庶出。他从小被生母教导,要出类拔萃,要勾心斗角,要你死我活。他有父亲,有母亲,却几乎没有得到过纯粹的爱。母亲和他之间几乎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他依靠母亲受父亲的宠爱,比嫡出的哥哥弟弟更受到重视。而母亲依靠他来获得未来更大的权利和权势。他从小就知道母亲的各种诡计,从小参与母亲的各种算计。在他的生命里,他看不到真心,看不到爱,看不到光明。而常瑾的到来,给他打来一扇窗,他终于知道原来世界上真的有爱。那种可以付出所有,不求回报,甚至付出生命的爱。虽然这些爱不是给他的,他只是旁观者,但是他不能自拔,不想离开,即使只是在旁边看看都是好的。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弟弟,保护着常瑾,在他们面前,他觉得自己可以站在太阳下,可以光明磊落,可以温柔以待。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不知不觉中,他已经离不开常瑾了。那个虽然柔弱,却会挺起肩膀保护他的人;那个虽然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却因为他善待弟弟,而对他温柔相待的人。 而除了常瑾,他几乎没有软肋。什么都可以拿来算计,什么都可以拿来牺牲,什么都可以拿来反悔。他爱弟弟,却也算计他。他和母亲合作,却也会威胁限制她。他的婚姻,他的孩子,他的父亲,祖父,不过都是他走向那个至尊位置的台阶而已。在祖父面前发誓,要善待叔叔,却在祖父刚刚去世后,就马上毁誓削藩。利用祖父的疑心,大力铲除异己,打压嫡系的势力,一件件,一桩桩,作为庶出的他,在有着嫡孙的情况下,走上那个位置,绝对不是运气和谦谦君子可以做到的。这样的人才是朱元璋的孙子,才是一个帝皇。在他文弱的外表下,在他谦逊的面具下,这才是他真正的面目和性格。也正因为此,他和常瑾间终于还是相爱相杀,宁愿把她困在身边,也不肯放她离去,因为他就是一个自私的人。这样的建文帝,让我信服,让我同情,也让我痛恨。一个历史上的人物,在作者笔下终于成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胜。 文中还有一些配角也非常可爱,比如徐增寿,比如小八,比如朱守谦,还有马皇后,朱元璋,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