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组】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评《千山记》 4.3分
http://enjoyreading.top/thread-4056-1-1.html
春节假期几乎把时间都花在了这本书上。这篇文其实是蛮颠覆我以前对于古言的认知和爱好的。我偏好的感情,亲情,本书中的女主身上几乎没有。正因为此,女主弱小时不见忧虑,强大后不去报复,她所求的不过是掌握权柄,不再活得予取予求,不再活的静默无声。对于女主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不喜欢,不赞同,再到后来释然,喜爱,一本书一波三折。掩卷时,不由真心慨叹——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一身傲骨的谢莫如,真的无人能如。 谢莫如,承袭了母系家族中强大的基因,聪慧,敏锐,通透,从小便看透了世情。她一生中,最爱的应该就是母亲了。那个一生困守在一隅,常年静默无声的女人,带给了莫如最安稳,最快乐的岁月。她无声的存在,健康地活着,就是对女儿最好的保护,为了女儿她宁愿放弃一切,宁愿无声无息,而最后也宁愿一死。母亲用生命阻止了莫如和亲的悲剧,而这一天深深印刻在了莫如心中。莫如一生所求不过就是为了不再如母亲那样生活,和为母亲报仇。但是莫如并不急,她嫁为皇子妃,她成为太子妃,成为皇后,都不见她有任何行动。直到她成为太后,她才霍然出手。所有曾逼迫她和亲,曾在和亲的事情上推动的人,她都不放过。正如她和文康公主所说,胡太后一生荣华富贵,年老而终,作为女儿的你依然痛不欲生,那么我呢?当年母亲为我而死,我的痛是你的百倍,千倍。而除此以外,莫如几乎什么都没有放在心上。外祖母的死,她觉得求仁得仁;外祖父一家的惨剧,只不过是政治斗争中你死我活的把戏。祖父母,父亲叔叔,庶弟妹,对她的好,她记在心中;对她的不好,她不屑顾及。这一生,她连自己的儿女都不敢要。她有爱她的母亲,有一直支持她的二叔,有不离不弃的丈夫,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当她离开时,了无牵挂。莫如的一生,其实在母亲去世的那天,就失去了所有的色彩。她摒弃了所有感情,不敢让自己有任何的不理智,不敢让自己有任何的牵挂。她不想让自己也变成母亲那样,为了儿女,不得不放弃很多,不得不为人所制,甚至最后不得不放弃生命。不,这不是她要的生活。她的曾外祖母,她的外祖母,都曾经风云一时,都曾经手握权柄,然而她们身后,却无法保全,无法顾及后人。她的母亲,曾经那样活泼开朗,一代贵女,也只能偏居一隅,为了女儿苟且偷生。所以莫如从不会心软,从不会感情用事,也从不放过敌人,她理智到了冷酷的地步。而她更有着过于常人的聪慧和果敢,时势造英雄,而莫如造时势。从一个尚书家的孙女,到皇子妃,再到太子妃,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一步步走来,看似无意,看似浑然天成,其实背后都有莫如的推动和操纵。比如一代大儒北岭先生,比如闵地就蕃,比如太子的倒掉。对于人心,对于时势,莫如都有着过人的敏锐和超前的思路。大道而行,莫如从不曾用小巧,从不曾用诡计,直到最后软禁元宁帝,朝政决于莫如和内阁,朝堂竟然无一人反对。实在要为莫如的心智和手段,拜服得五体投地。 除了莫如,五皇子,李九江,江行云,小唐,甚至穆元帝,大皇子,小唐,胡太后,很多很多配角都非常有意思,各有性格。五皇子的敦厚大度,李九江的聪慧痴情,江行云的飒爽英姿,小唐的话唠和可爱。穆元帝对子女的爱和在政治上的冷酷;大皇子对于皇位的觊觎和正义的坚持;胡太后对娘家和子孙的爱护和在政治上的愚蠢。经常让人或捧腹,或感动,或伤心,或喜爱,各有千秋。 我只能说,这是一篇慢热的文,也是一篇另辟蹊径的文,更是一篇作者有着自己坚持的文。只有看到最后,才能真正理解了莫如的无奈,莫如的痛苦,和她必然的选择。即使有着爱她的丈夫,她依然没有生下自己的孩子,她依然为丈夫挑选了侧妃,她依然大度地抚养庶子女长大。她虽然强势,但是她有着太多的不得已,背负太多与生俱来的枷锁,在古代,在皇权下,她要活出自我,不得不放弃很多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