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善意的阳光照进残酷的现实
——评《第十二秒》Sunness
夜深了,居民楼的灯火在渐次褪去,再远一些,星星点点的霓虹仍在璀璨着,这些彩灯不知疲倦地为这沉闷的黑夜点缀上色彩。黑色是夜的主色调,看久了不免会产生孤寂的情绪,所以我总是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远处闪烁的彩灯,渴望能消解些寂寥。幸而,大自然的黑色大都只会持续几个小时,一段时间后,人们终会迎来光亮打破这黑色。可如果这黑色,这黑夜,这苍凉来的时候令你猝不及防,而你不知自己何时才能摆脱它呢?
一如许菡她曾经面对过的——拐卖、流浪、性 侵......这些词语中的任何一个对成年人来说就已经不堪负荷了,更何况是当时只有五六岁的她呢?五岁之前,许菡在福利院里度过的日子,虽平淡,但对于她后来颠沛流离的人生而言,又是弥足珍贵的。五岁时,自她和双胞胎妹妹被许姓男人收养的那一刻起,她的童年已经结束。大人世界的肮脏、虚伪仿佛一张巨大的网,铺天盖地、肆无忌惮地在她的生活里肆虐,将她牢牢地缠裹,让她不得不在炼狱里炙烤。想想我的五六岁,偎依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缠着爷爷奶奶哼一首过去的歌谣、和小伙伴们奔跑在夏日满是蝉鸣的街巷,那时我的烦恼顶多是先画画呢还是先看动画片?新学的曲子没有练熟,明天上课怎么办?和许菡的苦处比起来,这些烦恼简直轻如云烟。
面对不断袭来的黑暗,许菡她瘦弱的身体如何承受得住?我不禁为她担心,虽说她的名字里的“菡”,有着宋周敦颐笔下的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寓意,虽然彼时的她尚未绽放,但是她的根、她的茎、她的叶却在风雨的侵袭下,渐次地支棱起来。
她寻找到因吸粉而欠债的流浪汉马老头想把他带回,却被紧随而至的暴力集团的人发现,当她即将被带走抵押债务时,马老头拼死阻挠,却被打得几乎濒死。马老头让她感受到自五岁收养起的第一丝善意。绝望之际,她说出“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这出自《圣经》的句子,她想相信。在与马老头相处的日子,有过嫌隙,有过防备,但终究互相关心。为了自保,为了马老头能够活命,她应下了魔鬼的差事。十岁的她,牵着陌生的五岁女孩走入了一个长长的巷子,当她拿出帕子捂住女孩的口鼻时,她再次念起“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我能想象,十岁的许菡,在准备牵起女孩的手时,这句话已经反复被她在心里默念,当她拿出帕子时,她的手甚至会有些颤抖,她的心也在颤抖,只能通过默念这句话来安慰恐惧的自己。在此之前,她从来都是孱弱的受害者,可从这一刻起,她已是一名小小的侵害者。
也许有人要怪责她的自私,只考虑自己和身边人的利益,却枉顾他人性命。但,这是一位年仅十岁的女孩,别人在她心口肆意划下刀口时,她才六岁,这是个早早将自己的心穿上盔甲的女孩。她的心仍存善意,否则,也没必要疲于奔命地去寻找与她无亲无故的马老头,否则,也不会在那个陌生的五岁女孩面前留下忏悔的泪水。她只是在恐惧面前隐藏了她的善良。
那个大姐姐告诉她:“这世上只有自保和善良是不需要理由的。”再一次被警察喊住,她丢下刚吞完“水果糖”的小男孩,在奔跑着过程中,她想起曾经和妹妹一起祈祷的情形,还有暴力集团的恫吓,但回忆起大姐姐的话,一直龟缩在恐惧后面的善良终于闯了出去,她转头冲向了女警,给了小男孩逃跑的机会。
就这样,她遇见了人生中的第二道阳光。自卑、敏感的她,原本在破碎的自我上贴着坏人的标记,而女警儿子的一句“你是小孩子,要被保护”,女警温柔的安慰,安然的开解仿若春风,吹动着她心上那荒芜已久的野草。善意渐渐地已在她心中端坐。正当她享受着从未有过的亲情,体味着温馨时,马老头为了保她的命,将她带走。她是多么留恋这可贵的温暖呵,可她离开了。犹记得,她双手合十,再次祈祷,“求你保护他们,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这一次,不是为了自保,而为了保护女警和她的儿子。她睁开眼后,不再自卑,不再怯懦,女警和她儿子播撒下的善意的种子,已经在她心里生根,她决意让它们在她的心头长成一片绿意。
有人说,许菡是幸运的,老天是眷顾她的,她遇见了许多帮助她的人,撷取了人生一朵又一朵幸福之花,这观点和文中的杨骞毫无二致。杨骞,和许菡当年一样是受害者。所不同的是,他最终被黑暗所织的网所缚,将自己的魂灵卖给魔鬼。与其说他憎恨许菡,不如说他嫉妒许菡。她丢下了他深爱的东西,也丢下了他痛恨的东西,我觉得与其说她丢下了,不如说杨骞丢下了,他丢下了备受折磨的弱小的自己,他丢下了曾经心澄如镜的自己,你可以认为他在自保,可以认为他迫不得已,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始终是被动承受黑暗的笼罩,没有像许菡那样用心底的一点善意换来他人的一点善意,没有悉心地培养那一点善意,让它变成一片赤诚的热意。最后的最后,他仍是在怨天尤人,所以,他最终只是一个可恨又可怜的人。
如果说杨骞的人生是一种恶性循环的话,那么许菡的人生便是一种善的循环。因为善,她结识了一个又一个对她怀有善意的人,许菡曾经心头的乌云并没有完全褪去,但是随着她的成长,善意的阳光撕裂了久久笼罩的阴云,随着阳光的越聚越多,阴云摄于善意的热度,被迫一点点退去。
也许有人要说,许菡最终的结局还算不上是善终。如果她在和男主过上安稳的日子后不去告发罪恶的话,或许至今她仍过着幸福的小日子。诚然,她能和男主过上安稳日子的时间会更长些,但不会永远。因为她的养父一直在找她,那些在她心头制造阴霾的罪恶势力始终存在,另外,她内心的悔意一直都有,她一直在寻找当年被她拐走的雯雯。那些因她受到伤害的人们,一直让她深深自责。但,她并没有沉湎于这些情绪不能自拔,而是选择了学法这条路,并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帮助那些无助的人们,虽然这对于仍存于世间的罪恶是杯水车薪,但她的善已从当年照拂的两个人辐射至更多人。也因此,她下定决心举报,虽然这意味着她来之不易的幸福日子结束了,虽然这意味着她又得重回那个炼狱,但是更多的人会获救。既然逃不脱许家编织的罪恶的网,那么那个网就由她来扯破,哪怕为之付出生命。她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和男主走在阳光下。她在淤泥里深深扎根,渐渐茁壮着茎叶,最终绽放出清丽的人生之花。
除了以女主视角来铺陈女主的经历外,本文还从男主视角通过倒叙、插叙的手法来还原事件的始末。这种“双线并行”的叙述方式弥补了传统的单线叙述的不足,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文章也更加曲折跌宕。
毫无疑问,本文成功的人物塑造除了得力于本文的双线结构,作者本身的写作思路也功不可没。以往大多网络小说在男女主角塑造上总喜欢从人物外貌入手,几个好词,或者一段华丽的句子,将人物外貌吹捧到天下无双。可世上多的是普通人,哪来那么多美人?作者在文中提及人物外貌的只有寥寥数笔,她更着力于雕刻人物的精神气。对于此,我深以为然。如果一本小说,其中的人物只有精致的外表,而他们的言谈、行为宛如泥塑木雕,那么整部作品便也死气沉沉。反观这部作品,虽然作者在讲述一个令人沉痛的故事,但她笔下的人物,上至主角下至出场仅有几次的配角,都自有秉性,而且,人物的多面性使得他们富有真实性,这样,她笔下的人物便能将读者领进故事,进而体味故事。
朋友说,这是一部读来令人心情沉重的作品。不错的,作者半含蓄半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阳光背面的世界。虽然,有些现象在一些社会新闻中已读过,当时,在直观的数字面前,我头皮发凉。这一次,透过文字,我看到了更多浸在海水里的黑暗区域,不得不感叹作者文字的魅力,给我带来的虽有压抑,但更多地是温暖。这个世界,黑暗一直都在,人心也如此,有向阳的一面,也有背光的一面。在严苛的现实面前,单看你如何抉择,是否还保有心中的善意,是否愿意用善意刺破黑暗,如果你心中始终有一米善意的阳光,那么就算你身陷黑暗也无需害怕,无需无所适从,因为就算世界让你遍体鳞伤,但拥有向善向上的力量,你的伤口长出的便会是一双洁白的羽翼,给自己,也给别人挣脱泥沼的力量。
评分:4.6
附言:感谢力荐此文的小井和苏菲。